依天順時的有機栽培,才能與農林共好,回歸生命本質。
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紅香部落的日森茶園,目前是由蘇怡安管理,延續其父親蘇新章的有機栽培理念,一切只為了讓生命回歸到原始本質,「有機是依循土地和植物生命力的耕作方式。意義絕對不僅是無農藥殘留檢出。」
日森茶園是屬協同紅香生態農場經營的茶園,當初蘇新章租下紅香部落的森林經營農場,是期望能為臺灣高山農業和山林生態保育找出永續共存之道的解方,以不開墾新田區、不砍樹,無農藥、無化肥、與生態和諧共存的方式有機栽培,目前除了有機菜園,更有兩處有機茶園與山林永續共生。
蘇怡安憶起管理的兩處茶園,接收時的茶園原本都是以慣行農法栽種,所以特別挑選附近皆是森林的茶園,避免受到鄰近農田的水質與土壤影響。經過了3到5年的有機轉型期,她感受到茶園從萎靡到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過程。停藥後的茶樹,生長得愈來愈差,病蟲也隨之而起,蘇怡安說前面幾年幾乎沒有產量,但仍堅信植物有他的韌性度,「適者生存,不適合的茶樹就隨著自然汰換」;漸漸地,茶園似乎與周遭生態取得了平衡,園子裡的生態也豐富起來。大地在經過開發後,是需要時間休養生息,茶樹也是,當生命的形態又回歸到生物演化規律,自然而然就能自在的發展。
「要讓茶的滋味豐富有層次,也要提供茶樹多樣性的養分。」蘇怡安說當茶園變得潔淨,生態樣貌豐富了起來,反而讓茶葉的滋味增添多元風味。除了給予有機肥不同的天然材料做搭配,也善用周遭植物遺留物作為肥料,透過土壤的吸收與轉化,滋養著茶樹的生長,「所以有生命力的土地,才能堆砌茶湯的層次」,下次品嘗有機茶湯時,請大家細細體會飽含其中的各種生命力。
有機,不會再是「人煙稀少的路」,因為生命的本質終究會回到正常的軌道運行。「只要是正確的道路,路就會越走越順,然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一起加入。」蘇怡安跟著父親的背影,努力讓這片土地永續地與各種生命共生共存。